夏天天气闷热,孩子最容易出现咳嗽、上呼吸道感染、睡不好等问题。除了这些症状,最明显的还是“上火”问题,很多孩子早上起床,嘴唇干得掉皮,眼屎多,大便干得像羊粪蛋,蹲半天都拉不出来。 有些家长很着急,赶紧给孩子喝菊花茶降火,结果孩子喝完就拉肚子,没几天火气又卷土重来!这是为什么呢? 
其实孩子体内的 “火”分好几种,得找准原因才能彻底解决。 1、积食内热:消积健脾 大部分孩子体内有火,都是积食惹的祸! 孩子脾胃本来就弱,再加上饮食不知节制,遇到好吃的一口气吃太多,脾胃运化不过来,食物堵在脾胃里,时间一长就像发酵的面团,产生内热,引发胃火。 ✔胃火往下跑到大肠,就会导致肠热津枯,大便又干又硬; ✔往上传到肺,就会引起肺热咳嗽; ✔火到了口鼻,会导致口干舌燥,鼻子也干得难受,严重的还会流鼻血。 而且孩子一有内热,抵抗力就下降,特别容易被病毒、细菌盯上,动不动就感冒发烧。长期这样,还会导致孩子体质变差、不长个! 想解决积食内热,关键是要先消积导滞,再养脾胃。 三星汤 材料:谷芽、麦芽、山楂,煲汤或煎水服用。 谷芽和麦芽专消淀粉类食物的积滞,山楂擅消肉食之积。孩子如果口气重、舌苔厚、大便臭、睡觉不踏实,连着喝1-2天,搭配清淡饮食,日常保健一周喝一次就行。 
2、阴虚内热:滋阴生津 有些孩子天生就容易上火,可能是遗传了爸妈的阴虚体质;也有的孩子挑食,不爱吃蔬菜粗粮,总吃大鱼大肉,不仅容易积食,还会消耗身体里的“水分”;还有些孩子晚上11点还不睡觉,熬夜时间一长,身体里的阴液就不够了。 阴虚内热的孩子,经常口渴想喝凉水,嘴唇和皮肤干巴巴的,舌质红,大便干燥,手心脚心发热,晚上睡觉还盗汗,脾气也变得暴躁。 对付阴虚内热,调理重点是滋阴生津,给身体补足津液。 滋阴猪骨汤 材料:生地、北沙参、麦冬、石斛、猪脊骨。 做法:先把猪骨焯水去浮沫,药材装袋和猪骨一起下锅,大火煮开转小火炖1个半小时,加点盐调味就行。 生地、北沙参、麦冬、石斛这几个是常见的滋阴组合,猪肉滋阴又营养,只要控制好食用量一般也不会出问题。这几种食材搭配起来,味道不苦,孩子容易接受。 
3、心肝火旺:清肝火、清心火 孩子的生理特点就是脾常不足、肝常有余、心常有余,夏天孩子新陈代谢快,阳气像小火苗一样往上冒,难以收敛,就会心肝火旺。 心肝火旺的孩子,舌头、嘴唇、脸蛋总是红红的,脾气大、爱哭闹,眼屎多、眼睛干涩,小便发黄,大便干燥,睡觉爱踢被子,吃饭也不香,长得比同龄人慢。 对付心肝火旺,调理重点是清心火、清肝火。 枸杞叶粥 材料:新鲜枸杞叶、淡豆豉、粳米。 做法:先煮淡豆豉取汁,再用这个汁煮粳米,快熟的时候加枸杞叶,最后加盐调味。 如果孩子心肝火旺明显,比如烦躁不安、睡觉出汗、大便干,可以煮枸杞叶粥。 枸杞叶能清热止渴,淡豆豉可以解表除烦,粳米健脾养胃,诸药同用,可以帮孩子清心平肝除烦! 
门诊医案 我去年接诊过一个孩子,长期积食内热,舌苔黄厚,嘴里臭臭的,大便干结,经常要用到开塞露。试了各种方法,一停药就复发,折腾了一个夏天,身高几乎没变化,愁坏了家长。 
其实这孩子表面是积食,根源还是脾胃虚弱,孩子症状反复,就是因为没治到根上。 开方:鸡内金、炒谷芽、焦山楂、炒栀子、柏子仁、太子参、酒黄精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川穹等。 吃了一周,积食就消了大半,舌苔也干净多了,家长反馈大便通畅了,肠胃里腾空了,孩子也有食欲了。我交代家长,这时候一定不能让孩子吃太多,避免再次积食,每顿饭吃个七八分饱就可以了。 因为孩子反复积食比较久,脾胃太弱,所以调理了3个疗程,把脾胃巩固好了才敢停药,后来家长复诊时反馈,孩子长高了3厘米,长得比之前快多了!
|